自治區黨委十二屆十二次全會充分肯定了“十三五”時期全區各項事業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科學擘畫未來5年以及15年的發展新藍圖,在縣、市(區)黨政干部中引發熱烈反響。
大家表示,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匯聚到自治區黨委確定的“十四五”發展目標任務上來,立足當地實際,找準位置、發揮優勢,切實把這次全會的各項部署落到實處,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繼續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勝利而努力奮斗。
“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是落實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的行動綱領,更是引領新時代寧夏高質量發展的最新指南。尤其是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一系列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作出了深刻回答和詳細部署,充分體現了自治區黨委、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的真摯情懷。”銀川市興慶區委書記劉甲鋒表示,興慶區將認真貫徹全會精神,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增進民生福祉等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計抓創新、促轉型、提質效、增后勁,給百姓帶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會提出的目標、任務,體現了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新特征、新要求。”賀蘭縣委書記趙波說,將堅決貫徹落實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戰略部署,充分發揮賀蘭縣“亦城亦縣”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加快發展,圍繞“產業強縣,特色興縣、生態立縣,融合活縣、和諧安縣”的思路,爭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排頭兵。積極推進工業園區管理體制和機制改革,進一步激發工業園區的發展活力,通過園區的高質量發展帶動縣域經濟提質增效;對標自治區確定的“九大產業”發展規劃,發展“6+3”特色產業,以科技創新支撐產業發展,在補鏈、延鏈、強鏈上下功夫。在重點領域改革方面,用改革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
“全會謀劃了一系列重大政策、重大舉措、重大項目,為寧夏未來5年及15年高質量發展明確了方向。”平羅縣委書記蔣哲文表示,平羅縣將凝心聚力把自治區確定的重點任務落實好、執行好,以先行區建設統領平羅經濟社會發展,按照先行區的“五個區”的戰略定位和“一河三山”的整體布局,加快建設黃河生態經濟帶和寧夏北部綠色發展區,打造轉型升級示范區,推動平羅經濟加快形成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工業方面重點抓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抓存量、挖增量、提質量,淘汰落后產能和過剩產能,為新動能發展騰出空間。要謀劃建設一批重點項目、標志性項目。其中包括,黃河保護項目,在黃河灘地上退出10萬畝耕地,逐步還林、還草、還濕;在河東地區改造15萬畝沙漠,讓沙漠不再侵害黃河;統籌建設黃河堤防。通過大項目、好項目建設促進、保障、支撐平羅經濟高質量發展。
“藍圖繪就,擺在面前的就是鉚足力氣繼續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件一件抓落實。”石嘴山市惠農區委副書記、區長王宇翔說,惠農區將認真貫徹落實本次全會的精神和各項安排部署,結合老工業基地實際,在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上狠下功夫,以打造千億產值工業園區建設為目標,以五大百億級專業產業園建設為抓手,以一院兩校三院士工作站等創新載體為引領,堅持新發展理念,搶抓新發展機遇,落實新發展要求,爭取在“十四五”末實現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倍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倍增,全社會研發(R&D)經費投入總量倍增,全口徑的稅收倍增,為繼續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作出惠農貢獻。(寧夏日報記者 高菲 王溦 李志廷 張賀 姜盼 劉楠 馬楠 王洋 文/視頻)